找到相关内容17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21世纪佛教的使命

    主体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同一体性。   佛教世界观的整体性与生态学有一致的认同,这个思想与每一个事物其生命平等的内在价值观──佛性论,都是生态学理论中的思想资源,在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方面手环保,一是物质环境的环保;一是正本清源,从人心净化做起。﹍﹍环保清洁日,更是希望将这种精神带到心中,从心灵自律自发。   将环保问题递进精神领域,这是哲学家所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提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62055274.html
  • 佛法教育──科技发展与心灵净化的明灯

    人、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文化与文化间的互动变得非常密切,生活型态与价值观也变得日益多元。然而,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心却益发不安定,即使把心放在物质的追求与享受上,仍不能隐藏内心的空虚。这是由于人们...心灵净化──慈悲与智慧的增长是造就美好世界的根本   古德云:“人者,心之器也”,经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是人的行为根本。这个世界所呈现的面貌,可以说是我们心当中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投射,透过...

    见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445605.html
  • 用佛教慈悲平等理念构建和平和谐的人类社会

    全世界人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才能构建和平和谐的人类社会呢?首先需要转换思维方式,调整思想观念,树立一种全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作为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而在这方面,佛教的慈悲平等理念可以作为构成这种全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和来源。  “慈悲”一词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体现佛教对众生的关怀的。慈是与众生乐,悲是拔众生苦。《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

    慧静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0767362.html
  • 读邓绍秋先生《道禅生态美学智慧》

    着人类生存价值观的根本转变,即由狭隘价值观向整体价值观转变。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是人类长期的人类中心论价值观指导的结果。人类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改变人类中心论的生存价值观。而生态学和生态美学克服了人类中心论价值观的狭隘性和保守性,主张人与其他物种的和谐共处,尊重他者,善待自然。西方著名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站在“生态中心论”的立场,提出“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

    刘俊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5771063.html
  • 消费时代,消费生命

    来”感染了社会上每一个人。正因为此,有人满怀乡愁——如何回到原来的价值观,长久地住在同一套房子里,长久地保存重要的东西,并且彼此忠诚已经是稀有的生活。特里萨修女在路过美国时,会感慨那是她一生所到过的“...落日飘摇!   如有中国学者分析,西方也好,中东也好,南亚也好,当这些国家进入世俗化社会之后,基督教、伊斯兰教或印度教依然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统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虽然宗教的价值观与资本...

    《南风窗》

    |环保|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7180788414.html
  • 人间佛教之省思——台湾如石法师

      【宗教俗化是世界趋势】   一九九九年,美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发行了一本颇得好评的学术论著《印度的佛教圣者——佛教的价值观与取向之研究》。在该书的序文中,作者 Reginald A. Ray 有感而发地说:   在西方,或许我应该说,在整个价值观愈来愈低落的现代世界中,就各种宗教的现况而言,我们正以一种相当庸俗的人性观念生活着。我们似乎已不再相信人性是可能完美的,或者真正的圣者是...

    台湾如石法师

    |人间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2/2011523063.html
  • 西方人的孔子之尊与孔子之争

    认为韦伯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于是有人把“东亚模式”称之为东方的“儒家资本主义”,以和西方的“新教资本主义”相对应。东南亚等国则提出了“亚洲价值观”的概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条件下,对孔子进行了重新解释。   在东南亚等国提出了“亚洲价值观”的概念以后,东西方很快出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限于主题,这里只谈西方的评论和报导。在一篇批评东方不尊重“个人自由”的文章里,作者这样写到:“西方保守派...

    泽熙

    |孔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2131033348.html
  • 佛法与自在

    而且以前的师长多半在道德上要求自已,在僧团里更是如此,一个五、六十岁,出家二、三十年的老和尚,透过佛法严格的要求,清规戒律的磨炼,真正有做为人天师范的风骨。可是现代出家人也一样受到眼前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在同学道友、师徒之间,要去体悟怎么恰如其份地掌握人际关系。  我还要提出一个观念,就是不要用旁人的价值观来冲量自已的行为。“很多人是活在别人的眼光中的”── 这是心态不健康、心性怯弱很可怜的人。你为...

    惠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452183.html
  • 宗教制度

    世界观重新改造宗教,促进了科学的繁荣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此时,宗教已成为个人信仰的私事,成为人们精神上的寄托,宗教的规范与价值观失去了在传统社会里的权威和地位,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作用逐渐减弱,这种世俗...信仰体系。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信仰的一部分,其功能在于解释“圣物”,规定仪式行为的重要性和正常手续。信仰体系包括宗教经典、教条、神话、传说和宗教价值观等内容。③宗教仪式。它是宗教观念的表现形式。仪式行为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4557512.html
  • 知羞知耻为最知

    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最终都要落实到建立正确和明确的耻辱观上,耻辱观是根基。惟有知羞知耻,才能明白人生最重要的道理,才能维护一个人起码的尊严,树立一个人应有的形象,才能守住道德的底线,才能维持社会的基本秩序。但是长期以来,因为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因为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偏差,在圣洁的校园里,在青少年学生中,一部分人耻辱观出现了偏差,耻辱感不再十分的敏感。导致黑白不分,...

    周竹生

    |教育|羞耻|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14584574183.html